更新时间:2025-10-02 04:03:41
文/整理/封面图:深秋小屋 部分配图与资料:豆瓣、维基百科 注:点击文中“超链”跳转到另一篇关联小屋推文。
今年上半年一部意大利迷你剧《欢愉的艺术》(L'arte della gioia)大家还记得不?
剧中这位出身名望家族的Gaia公主,因尖酸刻薄被女主Modesta下毒致死,一生令人唏嘘。
饰演Gaia公主的意大利著名演员瓦莱丽亚·泰德斯基(Valeria Tedeschi)凭借此片获得第70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女配角。
而在本届(2025年9月)威尼斯电影节上,她主演的一部真实人物传记电影《杜塞》(Duse)入围了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在该片导演皮埃特罗·马塞洛(Pietro Marcello)眼里,瓦莱丽亚·泰德斯基是最适合饰演这位传奇戏剧女神埃莱奥诺拉·杜塞的女演员。
杜塞的人生跌宕起伏,其中之一便是她传奇般的人生与她饱经风霜的女儿恩里切塔(诺米·梅兰特Noémie Merlant饰)之间的关系。
影片后期,恩里切塔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以一种令人不快又执着的方式演绎着匹诺曹,以至于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构。
电影《杜塞》跨越数年,聚焦于现实生活与艺术的互动,以及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所经历的经济境遇。
电影略过了杜塞生活中的许多快乐,集中呈现她的悲伤。
虽然也有幸福的时刻,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它们转瞬即逝。
唯一不变的是杜塞能够找到支撑她活下去、不惧死亡的动力——表演。
埃莱奥诺拉·杜塞(Eleonora Duse), 是一位意大利演员,简称杜塞(Duse)。
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也因其混乱的私生活而饱受争议。
1858年10月3日埃莱奥诺拉·杜塞出生于撒丁王国(今属意大利)维杰瓦诺。
父亲是亚历山德罗·温琴佐·杜塞 (1820-1892);
母亲是安吉丽卡·卡佩莱托·杜塞 (1833-1872)。
她的家人都是剧团演员。
由于家境贫寒,杜塞幼年时期就跟随家人在剧团中工作挣钱。
她四岁时就登台演出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饰演珂赛特一角。
由于经常要跟随家人到处演出,她总是过着颠沛的生活,只有当全家在同一地方居住较长一段时间后,她才能有机会上学。
由于她无法长期在某一地方生活和学习,所以,无论她去哪里上学,她都发现学校里的孩子把自己当成局外人。
作为父母的独生女,杜塞的童年总是孤独而充满对新环境无法融入的恐惧。
十二岁时,由于母亲身患肺病,她被推上女主角的行列,接替母亲表演。
1872年9月,14岁的杜塞在一场演出结束后下台时收到一封电报,告知她母亲在另一个城镇去世,母亲因病重无法出行而被家人遗弃在那里。
杜塞悲痛欲绝,但仍必须继续跟随父亲四处奔波,频繁更换剧团演出。
1873年,14岁的她在维罗纳竞技场演出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获得了广泛关注。
21岁时,她应聘加入戏剧企业家乔瓦尼·埃马努埃尔(Giovanni Emanuel)在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剧院(Teatro dei Fiorentini)创办的剧团,成为剧团的第二女主角。
1879年,她在那不勒斯与女主之一佩扎娜联袂出演埃米尔·左拉的《泰蕾莎·拉甘》中的同名女主角,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也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同年,企业家切萨雷·罗西(Cesare Rossi)聘请杜塞加入他位于都灵的剧团。
此后,她因出演歌剧《茶花女》而一举成名,被人们称为“意大利的莎拉·伯恩哈特”,自此,她在欧洲一举成名。
1891年,杜塞开启了她享誉国际的巨星生涯。
埃莱奥诺拉·杜塞力求将自己的表演范围拓展到现有的法国和意大利戏剧之外。
她发现自己对亨利克·易卜生 (Henrik Ibsen)剧作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情有独钟。
她将易卜生戏剧的译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包括1891年制作的《玩偶之家》和1905年制作的《海达·高布乐》。
她的表演千面百态,对肢体的掌控、音域和手势的演绎都堪称一绝。
而且,她会根据每个角色调整不同的步态。
她的表演不仅演绎自然主义的现实,还会对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评论”。
一位评论家写道——
她演绎了字里行间的东西,她演绎了过渡,她嘴唇的颤动就能准确地揭示她内心的想法。而当剧作家未能完成任务而导致角色内心活动缺失时,她则亲自提供了灵感。观看她的表演就像阅读一本心理小说。
1893年,埃莱奥诺拉·杜塞首次访美,抵达美国后,她写道:“看不到一丝艺术气息,只有铁路、汽车和商业……我甚至想过直接回意大利。”
面对不断提出的宣传照和采访请求,她问一位采访者:“请你告诉我,为什么白天工作的女工有权在晚上休息,而我这些上夜班的却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下午时间?”
埃莱奥诺拉·杜塞在美国的巡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896年,她在华盛顿特区演出时,时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携夫人及内阁成员观看了她所有的演出。
克利夫兰夫人甚至为她举办了白宫历史上首次为女演员举办的茶会,震惊了华盛顿社会。
此外,在1895年的伦敦巡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让她受邀在温莎城堡为维多利亚女王表演,还赢得了剧作家萧伯纳的热烈赞誉。
萧伯纳赞叹道:“我可以毫无保留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现代表演。只有那些从未研究过女演员成长过程的人,才能理解她非凡的艺术造诣。”
1909年,埃莱奥诺拉·杜塞因身体原因正式退休,当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五年。
战争期间,她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因为通常占她大部分收入的两个国家——德国和奥地利——当时是意大利的“敌对”国家。
1921年,杜塞再次复出,重拾演艺事业。
埃莱奥诺拉·杜塞性格内向,很少接受采访,但她成为了首位登上创刊刚四个月之久的杂志《 时代》的封面女性,同时也是首位意大利人。
但她的健康每况愈下,她患有长期的肺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后期的职业生涯。
1924年4月21日,埃莱奥诺拉·杜塞因肺炎在匹兹堡的一家酒店房间里去世,享年66岁。
在匹兹堡举行了简单的葬礼后,她的灵柩又被运送到意大利,在那里,人们又为她举行了一场葬礼。
她的女儿恩里切塔于1933年将母亲的部分遗物捐赠给国家,这些物品现保存在阿索洛的市立博物馆。
1968年,她的孙女埃莉诺拉·伊拉里亚·布洛将家族收藏的最后几件藏品捐赠给了威尼斯的乔治·奇尼基金会。
1879年,埃莱奥诺拉·杜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结识了记者马提诺·卡菲罗(Martino Cafiero),并迅速与他确立恋爱关系。
卡菲罗当时38岁,比她大15岁,但他成功地将年轻的杜塞带入了那不勒斯的时尚圈。
杜塞很享受由此带来的曝光和关注。
但这段恋情并没有她以为的那样甜蜜与长久。
第二年,杜塞怀上了马提诺·卡菲罗的孩子,但当她告诉卡菲罗自己怀孕的消息时,卡菲罗却选择离开了她。
孩子也在出生一周后夭折,是个男孩。
卡菲罗拒绝承认这个孩子是他的,对儿子的死也无动于衷。
此后,他公开对她施暴,退回了她寄给他的一张她和孩子的照片,并在照片上写下了暗示她是妓女的字眼。
1881年,杜塞嫁给了演员特奥巴尔多·切奇(Teobaldo Checchi)。
切奇声称,他将给予杜塞尊严,并保护她免受剧团对女演员的剥削。
婚后,杜塞和切奇生下一名女儿,名叫恩里切塔(Enrichetta)。
但这段婚姻却在三年后,丈夫发现妻子出轨男主角弗拉维奥·安藤(Flavio Ando),而妻子则声明,是先发现丈夫与一名13岁的女孩同床共枕,从而向弗拉维奥·安藤寻求安慰。
由于意大利当时的法律,两人无法离婚,所以杜塞返回意大利,切奇留在了南美。这也算变相离了婚。
1887年至1894年间,杜塞与意大利诗人阿里戈·博伊托(Arrigo Boito)有过一段恋情,这段恋情因男方总是要求女方放弃他所鄙视的戏剧事业而告终。
1894年至1904年间,埃莉诺拉与诗人、小说家兼剧作家加布里埃莱·邓南遮(Gabriele D'Annunzio)相恋。
杜塞深深爱着邓南遮,在经济上她支持邓南遮,给他钱修缮别墅,她一场演出的利润足以支付他一年的别墅租金。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她写信给他。
当朋友们说邓南遮不值得她爱时,她回答道:“我有两只胳膊,一只叫恩里凯塔(她的女儿),另一只叫加布里埃莱·邓南遮。我不能砍掉一只,否则我会死。”
再看邓南遮这边,他充分利用了与杜塞的关系,创作了他最成功的小说《火焰》(1900年)。
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迈的女演员痴迷地爱上一位年轻的男诗人的故事。
杜塞拒绝向媒体公开批评这本书有暗喻她和邓南遮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这是真正的艺术。”她说,“我支持并捍卫它。”
不过,1904年两人的这段姐弟恋,最终以邓南遮出轨年轻的历山德拉·迪·卡洛蒂·鲁迪尼侯爵夫人而告终。
退休后的埃莱奥诺拉·杜塞,与比自己小27岁的意大利作家莉娜·波莱蒂(Lina Poletti)恋爱。
莉娜·波莱蒂生于1885年8月27日,意大利作家、诗人、剧作家,曾是作家西比拉·阿勒拉莫(Sibilla Aleramo)的情人。
杜塞和波莱蒂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同居了两年,波莱蒂在那里开始为杜塞写剧本。
但两人的恋情充满激情且反复无常,两年后这段恋情也结束了。
有传言称埃莱奥诺拉·杜塞和舞蹈家艾莎道拉·邓肯(Isadora Duncan)也谈过恋爱。
1913年,邓肯的两个孩子溺水身亡(当时他们和保姆开车出去,汽车不小心冲进了塞纳河),埃莱奥诺拉·杜塞得知噩耗后,特地陪伴邓肯一起在意大利海滨度假胜地维亚雷焦散心度假了几个星期。
不过,杜塞和邓肯的传闻始终没有得到更确切的证实。
✪
在埃莱奥诺拉·杜塞的职业生涯中,曾因热心、慷慨帮助年轻演员而广受好评。
她以指导公司中的许多年轻女演员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Emma Gramatica;
与女演员伊娃·列·高丽安(Eva Le Gallienne)亦是好朋友;
另外,她和歌手伊维特·吉尔伯特(Yvette Guilbert)有着持久而亲密的友谊。
她还与女装设计师吉恩·菲利浦·沃思(Jean Philippe Worth)有着长久的友谊。
现代舞先驱玛莎·葛兰姆和意象主义诗歌先驱艾米·洛威尔均深受埃莱奥诺拉·杜塞的影响。
E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部比一部烂